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。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教育工作者,一个是教导人生的老师。 到底传什么道,解什么惑呢?
当问题出现时,双方都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事情,是否真的需要牺牲其中一方?
教育这一行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小孩子,或许很多人会说他们不听话,说他们朽木不可雕。比如,有一个7岁的孩子,阿民,讨厌做作业,只想要玩游戏。我的同事很想让他好好学习,因此每天都会让他做6页的作业。要是完成6页作业,就可以玩游戏。但是,每当他完成作业时,已经接近下课,无法玩游戏了。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恶梦,因此他干脆不来了。要是父母劝他来上课,就对着父母大发脾气。遇到这样的学生,该如何帮助他呢?
若只看<一方面>来思考并行动,就会产生问题,不会按照所想的达成。所以也要看<其他方面>,甚至要思考「两个部分、三个部分」才行 (郑明析牧师)。针对阿民,我们开始思考,还有没有其他方法?有什么部分是被忽视的?
后来,参考了育儿书籍 [1],我才发现,原来是我们太过心急。我们要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来改正,但是却没有顾虑到孩子的能力与感受。
借由讨论解决问题
于是,我们改变方式,尝试和阿民讨论解决方法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,孩子这么小,怎么可能有什么好的方法?不如由成人来决定更好。这样想的话,你就会因为太急躁而中断了沟通的桥梁。
首先,让对方谈谈他对于这件事的感受。再来,我们也说出我们的看法和感受。
接下来,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:讨论。我们问阿民,要怎样才能兼顾学习和游戏呢?出乎意料,阿民说:“我可以一天做1页英语作业,然后我想要玩游戏。”
教师把阿民的意见写在纸上,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:“好的,我写下来了。我希望阿民每天也做1页其他科目的作业。”
阿民接着说:“我想要一整天画画和睡觉。”说到这里,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个意见很荒唐,但是无论如何,为了表示尊重,你一定要先接受。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,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讨论。
我们把意见写下来之后,就看看要怎样执行。
教师:“阿民每天做一页英文作业,就可以参与游戏。”
阿民:“如果要每天做一页其他科目的作业,完成之后,我要画画。”
教师:“好的。但是,我不同意阿民睡觉,因为会影响其他同学。”阿民想了想,也同意了。
本来棘手的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。现在,阿民每天都来学习中心,做作业,也不发脾气。
难道只有2个选择?多方面思考才能找到其他的路
从阿民的个案放大来看看我们的生活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,我们很少会多方面思考。有时候,因为只想到一个方面,所以让自己陷入“牺牲”和“失败”的选择。就像一开始的时候,教师只想到要阿民学习而让他做6页的作业,却因此牺牲阿民的需求,导致阿民对于学习更加反感。结果,本来想要帮助阿民却造成了反效果。
看看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。是否因为只想到一方面而让自己牺牲、让自己选择了失败?然后叹气说这是最好的选择?有其他的路,所以别太执著(郑明析牧师),与他人试一试以上的商讨方式,找出另外一个,甚至是另外两个或三个不同的观点,再来解决问题吧。
参考:
1.《如何说,孩子才会听;怎么听,孩子才肯说》阿黛尔•法伯 & 伊莱恩•玛兹丽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