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 教我的那些事 by 丽虹

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。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教育工作者,一个是教导人生的老师。 到底传什么道,解什么惑呢?

칼럼_완결칼럼_老师 教我的那些事

打开耳朵,聆听他的感受

 

 

最近有一部电影,《脑筋急转弯》(Inside Out),里面有一个叫怒怒(Anger)的角色。怒怒总是容易暴躁,极度生气时,头上还会冒火。想必我们的生活中,都会遇到一些像怒怒这样的人吧? 


这天我遇到了像怒怒那样的学生。七岁的他生着闷气,随意挥着羽毛球拍,不听老师说话。他嘟着嘴说:“我生气了!” 


孩子 :我讨厌老师!真的真的很生气! 

我(平静) :那么生气啊。 

孩子 :是!我讨厌老师拿我的书给别人! 

我(平淡) :噢。 

孩子 :她抢我的书! 

我(平淡) :真的非常生气哦。我刚才看到是你从老师手中抢走书本的。 

孩子 :是她先抢的!我想狠狠地揍老师一顿! 

我 :看来你很愤怒。不过,打人是不对的。 

孩子 :我不管! 我在学校也一样打人!太生气了!是老师的错! 

我(觉得不对劲):你太生气了! 但是,这样说,是不对的。 

孩子(头上冒火):就是太生气!是老师让我生气的!是老师先开始的!如果她没有抢走我的书,我就不会生气了!我现在很生气!我不能停了! 


到这里,该怎么反应呢? 


不知所措?“嗯。。。不是的。。。”然后走开? 

认输?“哦,对不起,不要生气了。” 

愤怒?“岂有此理!让我来打一打!” 


这样的状况,连专业的职能治疗师也要伤脑筋。这位职能治疗师说得对,并非每一个方法都适合用在每个孩子身上[¹]。同样的,对待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客户,也不能用同一种方式。 

 

在任何情况下,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。 


有时候,人们纯粹想要有人理解他们的感受,并不需要任何人对他们讲道理。人内心最深处,就是想要有人了解自己。不只是孩子们,就连身为成人的我们,也是这样。因此,很多人在聊天的时候,都是在和人分享自己的事情,希望有人可以明白自己的感受,也希望被人接纳。 


因此,不要只有自己说话,也让对方说话吧!(郑明析牧师)因为人们都希望被接纳,所以沟通的第一步,就是必须先了解对方。在任何对话中,先让对方说话,了解他们的看法。怎样才算是真正了解对方呢?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安静并且专心地聆听是必要的。很会说话的人,并非滔滔不绝的人。他们首先都很会聆听。 


聆听,就是放下手上的事情,看着说话的人,专心地听。[²] [³] 听一听对方的感受吧!他现在是开心、难过、生气、失望,还是担心?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感受呢?现在他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? 


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就是,一边做其他事情 (看着手机、看着电视、阅读、东张西望),一边随意地听。说话的人,尤其是敏感的小孩子们,看到对方没有专心聆听,会因此感到不满,有时甚至感到失望而不想再继续说话。 


可能有些人会担心。 

“如果我听对方说话,他可能不听我说话。” 


这样的想法是不必要的。郑明析牧师说,好好解开对方的内心吧!若强解就会心情受伤、生气、内心受伤而远离对方。很多人会急着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,或者急着改变对方的想法。如果双方都是这样想,根本无法进行沟通,结果就会发生误会或者争执。有时候,对方可能心想:“反正你都不想听,那么我不要说了,继续让你误会好了!” 


为了避免沟通中断,身为聆听者,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: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 [²]。接纳对方的感受,代表你尊重他,即使你不认同他所有的行为。 


以上述的例子来说,不管对方的情绪有多么糟糕,还是要接受,因为这是对方对于事情的自然反应。站在这个孩子的立场来看,自己的书本是很宝贵的。书本被拿走了,让他觉得不被尊重而非常愤怒。但是站在老师的立场来看,只是向他借一本书而已,没有必要那么生气。如果自己只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,就会觉得这个小孩真是无理取闹,脾气太坏了。相反的,当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,站在孩子的立场看时,就会理解他生气的原因。 


对于其他人也应该这样。不管你面对的人,是愤怒,是兴奋,是提出投诉,是提出建议,是积极,还是负面,先聆听吧!先思考对方的感受, 站在对方的立场,再来解决问题。 


沟通,是双向的。[³] 有说话的人,也有聆听的人。少了一方的努力,沟通是无法达成的。从今天开始,首先成为了解对方的人吧! 

 

不要只有自己说话,也让对方说话吧!(郑明析牧师) 


参考: 

1. OT_Jeong <小孩不听话就是要打啊!不然要干嘛?>  

2. 阿黛尔.发伯 Adele Faber 伊莱恩.玛兹丽施 Elaine Mazlish 《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。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》 

 3. <有效沟通,从听开始> 

조회수
8,122
좋아요
0
댓글
1
날짜
2015/9/4